香港經濟日報 | 預設醫療指示新法例:香港邁向生命自主新時代

香港經濟日報 | 預設醫療指示新法例:香港邁向生命自主新時代

香港經濟日報 | 預設醫療指示新法例:香港邁向生命自主新時代 1200 1200 高葉律師行

2024年11月,香港立法會通過具劃時代意義的新法例──《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為預設醫療指示(AMD)與不作心肺復甦術命令(DNACPR)確立明確的法律基礎。這項立法不僅回應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挑戰,更標誌本港在保障市民生命自主權與尊嚴善終方面邁出歷史性的一步。

預設醫療指示這個概念,對許多香港市民來說或許還有點陌生。其實,它正是回應本港人口老化、慢性病患增多,以及促進尊嚴善終的重要社會議題。所謂預設醫療指示,是指成年人在神智清醒、具備判斷能力的情況下,預先以書面方式表達自己在特定醫療情境下(如末期疾病、長期昏迷等),希望拒絕接受哪些維持生命的治療。當事人若日後失去表達能力,醫護須依法尊重和執行其意願。

這項安排的意義,遠不止於一紙文件。對於長者或晚期病患者來說,預設醫療指示是一種對個人價值觀的堅持,也是對生命尊嚴的守護。它讓每個人都能在無法表達意願時,確保自己的選擇被尊重,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醫療團隊或家屬的決定。這不僅減輕了家人在危急時刻的壓力,也避免了因意見分歧而產生的家庭矛盾。醫學研究更指出,清晰的預設醫療指示能減少無效的醫療干預,讓病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減輕痛苦,同時也能大幅提升家屬對整個照護過程的滿意度。

新法例對預設醫療指示的訂立程序有明確規定。市民必須年滿18歲,並在精神狀態良好時,以書面方式訂立指示。訂立過程需要兩名見證人,其中一位須為註冊醫生,以確保當事人明白指示的性質及影響。并且兩位見證人都不得與當事人存在利益關係,以避免潛在的利益衝突和確保文件效力。當病人進入末期疾病、長期植物人狀態或其他晚期不可逆轉的疾病時,醫護人員就必須根據指示執行,不再為病人提供心肺復甦術、人工輔助呼吸、人工營養等維持生命的治療。不過,基本照顧和紓緩治療仍然會繼續,確保病人舒適安詳。

然而,過去六年的數據展示市民對預設醫療指示的實際參與度仍然偏低。根據政府於2025年4月向立法會提交的資料,自2019年至2024年間,醫管局所記錄的預設醫療指示不足一萬宗,平均每年僅約1,600宗,反映出大眾對此概念的認識與行動仍非常有限。

相比之下,不作心肺復甦術命令(DNACPR)的簽發數字則持續上升。2024年接近5,000宗,比2019年增加逾三成,凸顯出多數晚期醫療決策仍依賴專業判斷,而非患者預先規劃。該現象說明,在《條例》計劃於2026年年中正式生效之前,仍需大力推動公衆對預設醫療指示的認識與教育,讓患者能更清楚地了解並真正掌握自己在晚期醫療選擇中的主導權。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政府正積極推動預設醫療指示電子化。未來,醫護人員可透過「醫健通」(eHealth,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系統查閱相關指示,確保在醫院以外的環境也能尊重病人的意願。這將大大提升預設醫療指示的執行效率和可靠性,讓市民的自主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根據政府於2025年4月30日提交立法會的最新資料,當局正計劃分階段推行預設醫療指示的全面電子化,並會以「醫健通」作為指定電子平台。首階段計劃允許市民將已簽署的紙本 AMD 掃描副本或照片,上載至「醫健通」平台作為有效參考文本,預計於2026年年中法例生效時同步啟用。政府亦計劃在系統和法規準備就緒後,進一步開放直接在電子平台上訂立和儲存電子版 AMD 的功能,令整個流程更安全、更便捷,也更具法律效力。

電子化的推行能夠解決在緊急醫療狀況下難以即時查驗紙本文件的困難。透過「醫健通」,無論病人身處哪一間醫療機構或院舍,醫護人員均可在獲授權情況下查閱 AMD,作出切合病人意願的臨床決策。

除了預設醫療指示外,持久授權書(EPOA)也是晚期規劃的重要一環。EPOA允許當事人在神智清醒時委託指定受權人,於其日後失去行為能力時處理財產事務。由於兩者的見證要求相似,專業人士建議長者可同時辦妥兩份文件,既可節省時間,又能確保財產與醫療安排一併獲得周全保障。目前,部分律師行和醫療機構已推出一站式服務,讓長者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完成所有重要生命規劃。

當然,任何新政策推行初期總會遇到挑戰。現實中,醫護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未必能即時查證指示的正本或有效性,家屬若有異議,醫護團隊往往會選擇繼續治療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華人社會重視孝道,部分家屬難以接受「不搶救」的決定,這也是醫護人員需要面對的情感與倫理難題。新法例因此設有「有疑即救」原則,即當指示有疑問時,醫護人員應繼續維持生命治療,以保障各方利益。

為確保新法例順利落實,政府和醫療界正加強公眾教育,推動市民及早認識和討論晚期照顧安排。醫管局和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亦已推出相關培訓,協助前線醫護人員掌握新法例下的實務操作。18個月的準備期,正是為整個社會建立一套完善的支援和執行機制。

預設醫療指示的推行對香港社會有著深遠意義。它不僅是一份法律文件,更是一種人文關懷與價值體現,是家庭成員之間坦誠溝通的契機。當長者能夠坦然表達自己的意願,家人也能在關鍵時刻減少壓力和遺憾。未來,隨著社會逐步接納生命自主的理念,香港的晚期照顧服務將更重視個人選擇與尊嚴,讓每一位市民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有尊嚴地完成人生旅程。這正是我們共同邁向更有人情味、更尊重自主權社會的重要一步。

 


此新聞原刊於香港經濟日報

私隱偏好設定

當您瀏覽我們的網站時,系統可能會以特定服務(通常以 cookie 的形式)透過您的瀏覽器儲存資訊。您可以在此處更改您的私隱偏好設定。 值得注意的是,阻止某些類型的 cookie 可能會影響您在我們網站上的體驗,以及我們能夠提供的服務

我們由於表現和安全性的原因而使用 Cloudflare
required
停用/啟用 Google Analytics 追蹤代碼
停用/啟用 Google 字體
停用/啟用 Google 地圖
停用/啟用影片嵌入(例如 YouTube)
 
查看我們的 Privacy Policy
我們不吃魚翅,但我們的網站確實有使用 cookie,主要用於分析和提供來自其他網站的內容。 請設定您的私隱偏好,並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