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進程加快,愈來愈多香港長者於港澳與內地同時持有資產。此類跨境資產配置固然帶來更多選擇,但也引發一連串複雜法律、稅務及實務上的挑戰。本文將梳理跨境資產管理的核心議題,並分享實用的應對策略。
對於香港的高淨值人士而言,藝術品收藏往往代表著其財富積累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婚姻關係出現破裂時,這些珍貴的收藏品便成為離婚程序中最複雜且具爭議性的資產分配問題
任何婚前協議的關鍵在於明確定義「資產」或「財產」的範圍。對於持有加密貨幣的一方,建議將數字資產清晰納入其中,避免日後爭議。
香港政府7月初公佈同性伴侶登記制度法案細節,意在賦予在海外有婚姻登記的同性伴侣有限的權益, 包括醫療及處理身後事的權利,引起熱議。
在當代社會,重組家庭已逐漸成為常見的家庭形態。這類家庭通常由兩名成年伴侶、彼此的親生子女,以及一方或雙方來自前段關係的子女共同組成。隨着此類家庭日益普遍,相關的重要法律議題也隨之浮現:養父母是否對非親生子女承擔法律上的父母責任?其法律義務範圍如何界定?本文將依據香港現行法例及判例深入解析相關法律規範。
無子女長者的晚年規劃需要更周全的考慮。透過遺囑、持久授權書、預設醫療指示和信託等法律工具的配合運用,配以妥善的文件保管和清晰的溝通,能爲長者建構堅實的保障網絡。
隨著社會對於同性戀群體的接受度逐步提升,同性伴侶組織家庭的權利日益受到關注。
離婚時,贍養費往往是最容易引發爭執的議題。許多夫婦因情緒激動,將焦點放在「孰對孰錯」上,結果兩敗俱傷。其實,只要轉換思維,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大部分贍養費爭議都能透過理性方式化解。
雖然《家暴條例》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但社會對「家醜不外揚」的傳統觀念仍阻礙許多受害者求助。需強調的是:精神虐待絕非「家務事」,而是嚴重的權利侵害。兒童長期暴露於扭曲家庭關係,將形成錯誤人際認知。專業心理支援能有效修復創傷,重建生活掌控力。
預設醫療指示的推行對香港社會有著深遠意義。它不僅是一份法律文件,更是一種人文關懷與價值體現,是家庭成員之間坦誠溝通的契機。當長者能夠坦然表達自己的意願,家人也能在關鍵時刻減少壓力和遺憾。未來,隨著社會逐步接納生命自主的理念,香港的晚期照顧服務將更重視個人選擇與尊嚴,讓每一位市民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有尊嚴地完成人生旅程。